現有的高中數學教材是分為必修一,二,三,四,五,還有若干選修。
而這十年課改中教材暴露出了一些突出的問題
1,高中數學上對接不上初中數學,下對接不了大學高等數學,同時課程還與高考并不是很嚴絲合縫;
2,內容主線不突出,導致學習順序很混亂,許多牛校直接放棄使用教材了;
3,必修內容過多,選修有很多沒用的。
因此2020年,我們將迎來高考的重大改革,在此之前高中數學教材也會發生變化,必修的順序更加合理,選修也不再分文理。下面龍哥簡單為大家看看改革前后的區別以及我們在未來的學習中需要注意什么?(以下部分圖片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后刪除)
喜歡看結論的同學可以一拉到最后
整體改變為
必修為兩冊,必修一與必修二,
選修為三冊:選修一、選修二、選修三
新必修一
變化1:將常用邏輯語與拿到集合這一章,奠定了高中數學大廈的根基,對于今后的數學語言表達提供了方便。
變化2:將原必修5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拿到了開學,方便以后的計算,其實我一直認為這塊內容是初中學二次函數時順便學的,最遲也要在初高銜接時學,拿到這里也體現了初高銜接的統一。
變化3:增加數學建模,更加體現了理論與實際的結合
變化4:將原必修四的三角函數、必修五的解三角形提前,其實原來我們也是按照這個順序學,不過這次更加體現了新必修一是完全突出了函數的主線
新必修二
變化1:將復數這種高考送分的知識點提前,體現了新必修二的基礎性
變化2:刪掉原必修三的算法,移至信息技術課程里,很完美
變化3:刪掉三視圖,空間感不太好的同學可要感謝開心了。
變化4:刪掉線性規劃,大膽預測線性規劃會更加多的放在中考的26題的題型的位置,心疼初中生。
小結:從必修一和必修二可以看出,改革后的必修基本就是將之前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整合,之前在選修中出現的較容易的知識點前置,從這可以推斷,到了選修部分,難度會加大。
選修一
一共就三章,都是跟坐標系有關的解析幾何,將原必修二的直線與圓內容拿到了這里,突出強調計算,而且計算量會很大,而且有圓錐曲線出沒的地方從來都是難點。整體難度比起必修要上升了不止一個層次
選修二
選修二就兩章,數列和導數,將高考的后兩道壓軸題的內容單獨成了這本書,想要學得很精,這本書是最難的!
選修三
這本書與原選修2-3的區別不大,逐漸向大學的《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過渡
總結
通過以上的對比,我們更容易總結出新版教材的特點
1,注重基礎,新必修將放在高一進行學習,入學時能與初中進行比較恰當的銜接,整個高一整合了所有基礎知識點,如果都用心學習的話大家差別不大,這里可以引用一句話“高一不分上下”
2,難度區分明顯,高二開始涉及到選修,難度驟增,可以預見的是會有很多同學掉隊,可謂是“高二兩極分化”
3,注重應用,每一章基本都有數學文化拓展或學科應用,可以預見理論與實際結合會逐漸成為一種新趨勢
應對
談了那么多變化,談談備考的同學應該如何應對
1,現高一學生是改革的第一屆小白鼠,很多模式都在摸索中,甚至老師都不知道下個學期要學那些章節,可以預見的是傳統高考題在2020年相比2019年不會出現極其大的變化,因此我們仍需要按部就班的學習,至于理論與實踐結合,這兩年完全可以不用搭理,高考還是拼分數,比誰會做題,不是嗎?但看這趨勢,基礎化是必然,這就要求學生們一定夯實基礎,每一章節的內容基礎一定要過關,易錯題型總結到位,錯題本用起來,以不變應萬變。能力強的同學根據自己的情況參加個競賽或者數學建模也是未嘗不可,但不能舍本逐末。
2,現初三學生一定要學好二次函數,這不僅關系到中考27題,而且對于高一上學期的領先也是有決定性幫助的。同時中考結束后需要自學初升高銜接(雖然新的高中教材強化了初高銜接,但很多內容還是不到位的,比如:韋達定理,圓與圓的位置關系,復雜的因數分解,多項式除法等等……)行了,這個以后再說,先收藏本文,中考結束之后再看吧!
3,現初二學生需要加強必要知識的拓展,尤其是一次函數的相關公式,比如兩點距離,斜率與夾角等等。會對高中新選修一的直線這一塊有很大幫助,同時要注意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聯,能夠用數學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多看看與數學相關的深層次的文章,了解問題產生的根源,遠比學會一個新知識點重要的多。畢竟我們并不是只有中考那么簡單,還有更遠更重要的高考呢。
4,現初一學生:練!好!計!算!包含方程不等式的計算,整數冪運算,尤其是含參計算